全球零部件网
  • 客服电话:13621797580
  • 访问量:22270945
首页轮播下

寻找中国新能源车产业高地|北京:配套逐步完善,留住小米很重要

   2021-08-26 21世纪经济报道3630
导读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杜巧梅 北京报道从3月30日正式宣布下场造车到现在,雷军已经筹备了近五个月。在这五个月里,尽管小米汽车轮毂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杜巧梅 北京报道 从3月30日正式宣布下场造车到现在,雷军已经筹备了近五个月。

 

 

在这五个月里,尽管小米汽车轮毂未动,但雷军已经走访了长城、比亚迪、宁德时代等多个整车及汽车供应链企业,并时不时与北京、上海、武汉、合肥、西安等多个地方政府传出“绯闻”,“抓住那个小米”成为多个地方政府的重要任务。

 

 

在众多城市中,武汉一度成为小米造车落地呼声最高的城市。不过,8月中旬,有媒体爆料称,小米汽车总部和首座工厂已基本确定将落户北京。

 

 

尽管消息尚未得到小米的官方证实,但抢夺小米汽车背后是各个地方政府对引入智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迫切需求。地方政府看中的不仅仅小米汽车这个项目,更是“智能+新能源”汽车产业背后的巨大商业价值、对资金的吸引力以及财政、税收和就业。

 

 

当然,带着“首期投资为100亿元人民币、预计未来10年的投资额为100亿美元”的小米汽车也拥有选择权,地方政府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政策规划、地方政府营商环境、相关配套产业布局、造车所需要的技术人才以及城市居民消费能力等,也都将是影响小米落地的因素。

 

 

换句话说,对小米汽车的争夺,其实是各地汽车产业综合实力的PK以及对打造中国“新能源汽车之都”的强烈愿望。

 

 

而从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到武汉、重庆等传统汽车产业重镇,再到合肥、西安等新兴汽车产业基地,广袤辽阔的中国城市版图上,汽车产业的变革与升级正在加速向前推进,中国新能源汽车的产业高地正在形成。

 

 

为此,21世纪经济报道用全新的坐标体系,从探寻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底层逻辑出发,重磅推出系列报道——《汽车新商业地理 | 寻找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高地》,从产业布局、顶层设计、基础设施、消费能力、供应链体系等多个维度分析北京、上海、广州、武汉、合肥、重庆、西安等国内各个城市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现状和未来走势。

 

 

第一篇,从北京开始。

 

 

2009年元旦,以科技部、财政部、发改委、工信部共同启动的“十城千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应用工程”为开端,我国新能源汽车开始了的大规模产业化之路。

 

 

也是在2009年,北汽新能源(已更名为“北汽蓝谷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北汽蓝谷”)由北京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发起并控股,成为我国首家独立运营、首个获得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首家进行混合所有制改革、首批试点国有企业员工持股改革的新能源汽车企业。

 

 

以北汽蓝谷的成立为开端,北京拉开了新能源汽车产业大规模推广的序幕。

 

 

经过十多年的培育和推广,目前,北京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备的新能源汽车整车生产体系和相关产业链的布局。

 

 

在生产端,2020年,北京市新能源汽车产量以37.92万辆位居全国省市第一,占据全国新能源汽车产量的27.76%;截至2021年6月,北京新能源汽车保有量45.4万辆,在全国各省、直辖市中排名第四,仅次于广东省的101.7万辆、上海市的54.6万辆以及浙江省的50.8万辆。

 

 

当然,北京在新能源汽车产业的短板也显而易见。

 

 

如果仅从北京单个样本来看,北京在整车产业基础及配套产业链领域已经有了相对完善的布局,在产业政策上也有支持和引导。

 

 

但与上海、合肥等城市相比,北京在新能源汽车产业方面的布局相对欠缺,目前仅有北汽蓝谷一个新能源整车企业,传统车企正处于转型过程中。正因如此,在北京亦庄错失蔚来汽车之后,北京能否留住小米汽车显得格外重要。

 

 

同时,北京还面临产业转型升级的问题,低端制造业正在往外迁,而作为“高端制造业+新能源”的代表的小米,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

 

 

“北京的优势在于有资本有政策,除了新能源汽车产业相对薄弱,其他方面资源都很丰厚。”在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看来,“如果小米汽车落户北京,能够补齐北京在智能汽车和新能源汽车领域的短板,推动北京制造业的可持续发展,同时也能带动就业。”

 

 

的确,对于北京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而言,小米汽车的落地也将带动相关供应链体系的完善,形成新能源汽车“研发+量产”的产业协同效应,这也正是北京迫切需要引入小米造车的关键所在。

 

 

值得关注的是,为加快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在今年2月正式发布的《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中,北京市提出了“到2025年,全市新能源汽车累计保有量力争达到200万辆,汽车电动化率由目前的6%提升至30%”的目标。

 

 

而要实现目标,未来四年半的时间内要在现有约45万辆基础上增加约160万辆新能源汽车,这也意味着年均增幅应不低于20%,年均增量将高达30余万辆,这也意味着“十四五”期间北京市新能源汽车将迎来新一轮高速发展期。

 

 

为了实现既定规划目标,北京市在电动汽车政策、氢能产业发展、智能网联汽车规划、自动驾驶道路开放等多个层面不断加码。

 

 

新能源整车及配套产业逐渐完善

 

 

作为我国汽车产业发展的重要城市之一,从1958年7月27日北京汽车制造厂正式挂牌成立至今,经过六十多年的发展,北京及周边地区已经形成了成熟的汽车整车制造产业以及相关配套设施。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不完全统计,目前,以北汽集团为核心,北京已拥有北京汽车、北汽越野、北汽蓝谷、北京现代、北京奔驰、北汽福田、宝沃汽车、福田戴姆勒等品牌共14个整车生产基地、总的年产能超过300万辆。

 

 

其中,北京汽车顺义基地年产能30万辆;北汽越野顺义基地年产能20万辆;北汽蓝谷亦庄工厂设计年产能12万辆,一期规划产能5万辆;北京现代:第一工厂、第二工厂、第三工厂年产能共105万辆;北京奔驰两大工厂总产能52万 ,此外,总投资119亿元的电动车工厂,年规划产能为15万辆,二期达产后总产能将达到30万辆;北汽福田怀柔工厂年产能16万辆、密云工厂年产能4万辆;宝沃汽车年产能36万,兼容传统能源及新能源车型的生产;福田戴姆勒设计产能总和16万辆。

 

 

此外,今年5月,有消息称,理想汽车将落户北京并收购北京现代第一工厂。近日,理想方面表示,在符合国家政策的情况下,尽力解决更多产能,北京工厂在计划中。理想也有望成为首个落户北京的造车新势力。

 

 

汽车整车产业的发展也带动了相关产业链的逐步完善。公开信息显示,注册地在北京的包括传统动力、电子电器、底盘、车身内外饰件、通用工艺类、紧固件、电动化、原材料/散装物料、智能网联、包装物流、MRO服务模具/工装/设备/智能制造、汽车软件在内的上下游供应链企业共1690家。

 

 

在智能网联与电动化领域,北京也具备了一定的产业积累。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不完全统计,注册地在北京的智能网联相关企业有328家,包括69家环境感知公司、66家网络通讯公司、58家芯片公司、36家出行服务公司、36家自动驾驶解决方案公司、36家高级辅助驾驶系统公司、33家智能座舱公司以及16家智慧交通公司等;电子电器相关企业318家,包括100家电子零件公司、51家电子控制单元公司、39家传感器公司等;电动化公司205家,包括53家动力电池系统公司、46家驱动系统公司、46家燃料电池系统公司、45家充电设施与系统公司等;汽车软件类90家,包括37家安全类公司、19家数据分析类公司、18家仿真测试类公司、14家网联类公司、14家基础软件类公司和9家云平台类公司等。

 

 

此外,截至2020年年底,北京有93家独角兽企业总估值26490亿元,占全国独角兽企业总估值的43.3%。其中,人工智能领域独角兽企业占全国62%,聚集了商汤科技、地平线、寒武纪、旷视科技等一系列头部人工智能公司;在车联网方面,拥有大众旗下的逸智驾、长安与腾讯合资企业梧桐车联;自动驾驶领域有百度、小马智行、滴滴、禾多科技、图森未来、新石器等多家头部企业。

 

 

值得关注的是,随着京津冀一体化的发展,天津、河北等地也将为北京汽车产业的发展提供支持。数据显示,经过多年发展,天津已经形成了全面的汽车供应链体系,拥有包括传统动力、电子电器、智能网联、以及零配件在内的企业超过1200家。

 

 

此外, 随着汽车产业智能化、电动化转型,相关领域人才正成为行业“紧缺”的资源。作为全国的文化中心,北京高校教育实力在全国排第一,985高校8所,211院校有26所,居全国之首。

 

 

值得关注的是,在汽车制造相关领域,清华大学汽车工程系拥有汽车安全与节能国家重点实验室和汽车研究所,已成为我国培养高层次、高素质车辆及其动力工程科技和管理人才的重要基地,也是我国车辆及其动力工程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的重要场所。同时,清华大学重点发展以人工智能技术为主的自动驾驶技术,拥有诸如智能出行研究所、移动联合实验室、脑智能实验室和大数据研究中心。北京理工大学汽车研究所也覆盖了自动驾驶、智能底盘等多个相关领域。

 

 

在充电桩、换电站等配套基础设施的建设方面,北京也走在前列。

 

 

截至2021年7月,北京拥有充电站5421个,公共充电桩88018个,充电桩数量全国排名第三,仅次于广东省(146849个)和上海(91465个);共享私人充电桩9879个,在全国城市中排名第一。

 

 

在换电站方面,截至2021年7月,我国换电站保有量总计763座,较2020年增加161座。具体从各省市换电站规模来看,排名前十的地区占据全国换电站总量的78.63%,其中北京市以221座位居全国第一,北京市以27.76%的新能源汽车产量占据全国30.87%的换电站份额,不过,221座换电站中,针对新能源出租车的换电站为142座。

 

 

出台政策支持新能源产业发展

 

 

自2019年新能源汽车补贴大幅度退坡以来,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逐渐进入市场驱动的发展新生态。为推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北京出台一系列政策加快新能源汽车的推官和使用。

 

 

在新能源汽车推广政策方面,为加快北京出租车行业纯电动汽车推广应用,2020年7月,北京市发布相关通知针对2018-2020年到期报废、更新为纯电动车的出租汽车实行奖励政策;在商用车和专用领域,今年2月,北京市交通委员会印发《关于为北京市新能源轻型货车运营激励企业提供优先城区通行的实施方案》加速“油换电”进程。

 

 

今年3月,北京市政府又发布了《北京市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2021年行动计划》,提出对于新增和更新车,推进公交、出租、环卫、物流、网约车等领域车辆电动化,加快“油换电”,力争累计推广新能源车50万辆。

 

 

在新能源汽车补贴方面,北京市采取2020年12月31日国家财政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部和发展改革委联合发布的《财政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部发展改革委关于进一步完善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的通知》相关政策, 2021年新能源汽车补贴标准在2020年基础上退坡20%。

 

 

其中,纯电动乘用车续航里程在300公里以下的无补贴,续航里程300-400公里(含300公里)的纯电动乘用车补贴下降至1.3万元;400公里以上(含400公里)的纯电动乘用车补贴下降至1.8万元;同时新能源乘用车补贴前售价须在30万元以下(含30万元),不过,为鼓励“换电”新型商业模式发展,“换电模式"车辆不受此规定影响。

 

 

在个人新能源小客车指标方面,为鼓励、引导新能源汽车消费以及解决无车家庭的需求,2020年12月7日北京市交通委发布《北京市小客车数量调控暂行规定》,每年配置新能源指标6万个。值得关注的是,为引导鼓励存量车“油改电”,明确持普通小客车指标购置的新能源小客车在出售、报废后,仍然可以申请普通小客车更新指标。

 

 

在新能源汽车消费及购买力方面,截至2021年6月,北京汽车保有量超过600万辆,在全国城市中排名第一;其中,新能源汽车保有量45.4万辆,在全国各省、直辖市中排名第四,仅次于广东省的101.7万辆、上海市的54.6万辆以及浙江省的50.8万辆。

 

 

乘联会数据显示,2018年-2021年7月,北京新能源汽车销量(含商用车和专用车)分别为79696辆、87783辆、100342辆、64927辆。

 

 

值得关注的是,在居民消费能力方面,由21世纪经济研究院发布的万亿GDP城市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通常也被称为“人均消费”,以下简称“社零总额”)排名显示,2020年,北京社零总额仅次于南京和上海,在全国排名第三。

 

 

顶层设计引导智能汽车产业发展

 

 

汽车电动化的发展带来了汽车产业的变革。未来,汽车将在人工智能、5G、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的加持下,助力车联网、人机交互、自动驾驶等诸多应用,通过OTA实现升级换代,实现汽车的智能化、数字化。汽车产品和产业也将会围绕这个进行电子架构的变革数字化的再造。

 

 

针对未来汽车产业发展的趋势,北京通过顶层设计,出台智能网联、自动驾驶以及新能源产业发展规划,引导产业发展方向。

 

 

近日,北京市政府印发《北京市“十四五”时期高精尖产业发展规划》将智能网联汽车与集成电路、绿色能源、智能制造共同列为"北京智造"四个特色优势产业。

 

 

按照规划,北京将加快推动车端智能、路端智慧和出行革命,加速传统汽车智能化网联化转型,力争到2025年汽车产业产值突破7000亿元,智能网联汽车(L2级以上)渗透率达到80%。

 

 

在具体实施层面,未来重点布局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和顺义、房山等区,推动车路协同技术路线在京落地实践,鼓励经过充分验证的智能网联汽车在政策先行区率先开展试运行及商业运营服务,建设世界级的智能网联汽车科技创新策源地和产业孵化基地。

 

 

其中,以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顺义创新产业集群示范区、房山高端制造业基地等区域为重点,加快现有新能源整车项目建设,引进互联网造车新势力,推动北汽集团在京落地新款车型项目,实现汽车产业规模扩大和结构优化。

 

 

当前,北京市正在着力打造自动驾驶全球领先高地。8月3日,《北京市关于加快建设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的实施方案》正式发布并明确提出,到“十四五”末,北京市将完成1000公里智能网联道路建设,率先成为道路智联领先城市。

 

 

在这背后,是北京市为自动驾驶发展营造良好营商环境的缩影。截至2020年底,北京已累计开放四个区县的自动驾驶测试道路共计200条、699.58公里,开放了亦庄和海淀2个自动驾驶测试区域,面积约140平方公里,自动驾驶测试道路覆盖范围全国领先;截至今年5月底,北京各区域相关部门已经为小马智行、百度、滴滴颁发了合计112张政策先行区道路测试牌照。

 

 

不仅仅是在前瞻技术领域,北京还将着力打造氢能示范城市。

 

 

早在氢能产业被写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前,北京市就加快了对氢能产业的布局和对产业发展的引导。

 

 

截至2020年底,北京市氢能产业相关企业、机构数量约150家,其中,氢能供应领域73家,燃料电池领域89家,氢能产业实现产值约30亿元。

 

 

今年8月16日,北京发布《北京市氢能产业发展实施方案(2021-2025年)》,确立了“十四五”期间北京氢能产业发展实施方案,以昌平“能源谷”建设为核心,在北部区域打造氢能产业关键技术研发和科技创新示范区并依托大兴、房山、经开区,在京南打造氢能高端装备制造与应用示范区,构建氢能全产业链生态系统。

 

 

按照《方案》设定的目标,2023年前,北京将力争建成37座加氢站,推广氢燃料电池汽车3000辆;到2025年前,氢燃料电池汽车累计推广量突破1万辆;京津冀区域累计实现氢能产业链产业规模1000亿元以上,减少碳排放200万吨。

 

 

而随着由北京市牵头申报的京津冀氢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成为首批示范城市群,未来,京津冀地区将以联合开展燃料电池汽车关键核心技术产业化攻关和示范应用城市群建设为引领,集聚制、储、运、加、用全产业链,形成优势互补、错位发展、互利共赢的氢能产业发展格局。

 
(文/小编)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0相关评论
免责声明
• 
本文为小编原创作品,作者: 小编。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www.qqlbjw.cn/news/show-13355.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买家保障支持先行赔付
担保交易保障每一笔交易
实地验服务商真实性并拍照取证
委托找服务商5万家服务商等您下单
手机客户端随时随地 快捷方便
网站首页 | 联系方式| 关于我们| 使用协议| 版权隐私| 广告位招租| 网站地图| 排名推广| 广告服务| 网站留言| RSS订阅|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