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零部件网
  • 客服电话:13621797580
  • 访问量:22987044
首页轮播下

日本零部件造假对中国汽车产业有何警示?

   2021-03-23 中国汽车报网2490
导读

    近日,日本汽车零部件巨头曙光制动器工业株式会社(以下简称曙光制动器)公布,该公司日本国内工厂生产的刹车及零部件产

    

  近日,日本汽车零部件巨头曙光制动器工业株式会社(以下简称“曙光制动器”)公布,该公司日本国内工厂生产的刹车及零部件产品有11.4万多项质检数据是篡改或者编造出来的。一时间,舆论哗然。

  曙光制动器是丰田、本田、马自达、日产等10家日本汽车制造企业的零部件供应商。该公司官网公布的信息显示,丰田公司是该公司最大股东,持股比例超过11%。据日本媒体报道,本次造假事件波及丰田、日产等多家日系汽车企业。

  ♦ 降成本是造假主因

  曙光制动器董事长宫地康弘说,数据造假,主要是因为公司内部监管机制不健全、合规意识淡薄,检查人员未频繁变更。他表示,今后将在质检环节导入信息技术,减少人工质检的比例。

  权威检测机构零部件检测工程师周京(不愿透露单位)分析认为,曙光制动器造假有三个原因。

  第一,当前,日本汽车行业不景气,产量下降且产品价格还在降低,企业已经无利润甚至持续亏损,经营难以其维继。

  第二,日本企业家族式的经营方式较多,在企业内部容易形成一致的经营理念,当企业难于维系时,也容易走极端的路线。另外,日本的整零关系大多是依附关系,为了整体的利益,牺牲小个体的利益可以说是传统。

  第三,日本汽车零部件质量缺乏行政监管,靠企业自我声明和市场选择进行管理。当行业景气度尚高时,这种管理方式能够提高效率、减少生产企业的负担。但当行业景气度较低、整体处在下降通道时,这种管理方式就失效了。个别企业为了利润、生存,采取造假的方式降低生产和经营成本,以提高其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新能源汽车行业独立研究员曹广平持类似观点:第一,曙光制动器原本属于家族管理经营不善的企业,后聘用职业经理人管理。正是因为“业绩有所改善”,“造假逐利”的盖子才未能早日被揭开。第二,曙光制动器的大股东有丰田和五十铃等汽车企业,在这种长期固定体系内供应的情况下,产品不造假,但数据造假得以长期掩盖。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日系零部件企业普遍奉行低成本原则。这次缩减成本缩到了产品检验成本的头上也具有普遍性。原来的神户制钢事件也是如此,造假产品冒充与客户约定规格相符的达标产品出售。他们认为,不可能将产品金属熔化回收再造,否则,难以承受巨大的成本压力。从企业内部制度来说,日系企业在交货期存在压力,质检部门疲于应付不敢规范操作,是其造假行为的微观原因。

  ♦ 无召回不追溯欠妥当

   

  宫地康弘称,涉事汽车企业重新检查后认为产品性能均无问题,当前曙光制动器及相关汽车均无召回计划。曙光制动器已经向日本国土交通省等主管部门提交了调查报告,并对包括社长在内的公司高管进行了降薪处罚。ISO9001认证和IATF16949认证也对其下达审议暂停的通知。宫地康弘表示,今后将在质检环节导入信息技术,减少人工质检的比例。

  曹广平认为,这样的处理方式没有说服力。产品数据在汽车零部件日后使用、维护乃至追溯的过程中是有实际用处的。另外,产品出厂时性能没有问题,并不代表产品永远没有问题,在日后出现问题以及很多情况下,数据还是有支撑作用的。

  对其高管的处罚只是一个方面,关键在对顾客的产品负责,公开并公正处理产品的相关问题,比如,在征求消费者意见的情况下追溯并纠正产品数据是最基本的。国际质量认证机构对该企业的处罚应该是有依据的,但是质量认证机构也应该反思互联网信息时代主要靠质量体系文件管理和认证核查的制度是否已经过时,大数据及动态实时监测是否应更大规模地使用。

  周京也认为,曙光制动器的说法站不住脚。公司已经通过了ISO9001认证和IATF16949认证,质量管理体系应该说是完善的,内部的监管机制也应该是有的,问题是有质量管理体系但不执行,所以才会发生造假事件;对检查人员的技能进行培训、对其工作质量进行监管,是公司质量体系必须保障的人员素质要求和监管要求,曙光制动器没有在人员培训和监管上尽到职责。

  “在质检环节导入信息技术,减少人工质检的比例只是一个方面,关键在严格按照ISO9001认证和IATF16949认证的要求,完善内部监管机制,保障质量体系有效运行。”周京说。

  当然也有相反观点。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认为,造假的重要原因是日本汽车企业标准要求过高,一般是企业标准高于行业标准,行业标准高于国家标准,本来日本汽车企业的标准就存在冗余问题。产品质量是生产出来的,不是检查出来的,只要在生产环节严格按照程序标准,产品虽没达到汽车企业要求,但事实上仍然不存在质量问题。当前,其处理方案是可以接受的,导入信息技术也是最佳应对方式。

  ♦ 损伤日本制造形象

  曙光制动器造假并不是个案,也不是短期行为。

  有媒体报道显示,2020年12月,曙光制动器在内部调查时发现,旗下曙光山形制造、曙光福岛制造、曙光岩槻制造以及曙光山阳制造四家公司均参与造假,而这些造假行为早在2001年1月提交的报告里就已经存在。这或意味着该公司的产品数据造假行为已持续近20年。

  事实上,仅从2016年开始,日本就有四五起严重造假事件。2016年,三菱汽车、日产、铃木被曝燃油效率造假。2017年10月,斯巴鲁位于日本群马县的工厂被曝有无证照人员在从事车辆检查工作,且新车出厂里程数造假。2017年11月,日本东丽被曝篡改制品的检查数据,向轮胎厂商等13家公司供应了伪造强度的轮胎增强材料。2020年,日本电装被曝出燃油泵产品存在质量缺陷。可见,日本制造业数据造假已经成为普遍现象。

  周京认为,这次曙光的造假事件,就像有人又一次地打开了潘多拉盒子。可以推测,在当前汽车行业不景气的条件下,这种造假事件还会继续发生,不排除有些企业早已开始造假,只是还未揭露出来而已。

  这样的造假,对汽车消费者的安全极不负责,在汽车消费者不知情的情况下,降低了汽车的安全性和性能,而汽车制动系统是主动安全系统之一,不允许有任何马虎;也会使本已处在寒冬的日本汽车行业日子更加难过,人们对日本汽车的信心开始下降。如果这次造假事件就此不了了之,将会产生很坏的影响。

  崔东树认为,日本汽车企业过高的标准给供应商增加了负担,极易催生造假,对汽车企业增加了产品成本,进而降低了竞争力,造成恶性循环。“可能其他国家的造假行为并没有被公开,日本对造假还是比较重视,也比较严谨,关键在负责任和改正。”

  ♦ 对中国汽车行业影响不大

  如今,日本制造业的“工匠精神”已经被谑称为“躬匠精神”,日本制造跌落神坛,是否会波及中国汽车业呢?汽车行业分析师张翔分析认为,日本汽车企业多在海外建厂,其在海外的供应体系以本土的为主,所以曙光制动器造假更多影响的是日本国内。但也不排除雷克萨斯等少量高端车受到波及。

  张翔指出,如果中国有关部门发现受到波及车辆,就应该立即召回,以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同时,曙光制动器在苏州也建有工厂,建议国内有关部门对其苏州工厂进行质量检查,以确保产品质量。

  中国航空汽车系统控股有限公司高级专务周世宁也认为,中国汽车企业与零部件供应商之间的关系和日本不同。在日本,汽车企业与零部件供应商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日本供应商造假,其股东汽车企业可能是知道的,只不过也在包庇。

  “中国汽车企业和零部件供应商之间大多没有资本关联。当汽车企业发现供应商造假,为了保证自己的声誉,会毫不犹豫地将零部件企业踢出供应体系。因此,中国零部件供应商偶然造假有可能,但不可能有预谋地长期造假。”周世宁说。

  张翔认为,曙光制动器这样的大型供应商不仅和汽车企业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且在同行业处于重要甚至垄断地位。中国汽车产业链可选择的供应商有很多,汽车企业的抽检流程可以发现造假行为,而一旦造假被发现,车企更换供应商也相对容易。

  • 权威检测机构零部件检测工程师周京:造假等于自毁前程

  当前,国内汽车产业发展已经从高速发展阶段进入平台期。在高速发展阶段,整车产量增加,售价降低,零部件企业的利润还可以维持。但在平台期,如果整车产量不增加、售价下降的情况持续发生,产品没有竞争力的零部件企业利润就会下滑,甚至遇到生存危机。这就难以排除个别企业铤而走险、选择造假。

  日本、德国等汽车工业发达国家保障产品质量,采用自我声明的方式,靠市场选择进行监管。曙光制动器的产品质量问题是企业内部员工检举的,显然靠自我声明和市场选择的监管方式存在漏洞。

  对此,国内汽车行业应该引以为戒、防范于未然。第一,除采用自我声明、市场选择进行监管外,建议采用不定期的行政监管方式进行辅助监管。因为自我声明、市场选择是企业社会意识及管理体系发展至较高阶段并且有严格后续措施的情况下,才适合采用监管方式。我国汽车工业不少技术还处在跟随期,零部件企业的规模还比较小,抗风险的能力更差一些。在行业整体发展较快的阶段,行政监管的频次可以少一些。在行业整体处在平台期或下滑阶段,行政监管的频次可以多一些,但不建议收费。

  第二,发挥舆论监督作用,对消费者合理投诉没有得到行政主管部门响应,媒体可以替其发声,前提是核实其投诉问题的真实性。

  第三,企业必须不断完善其质量管理体系,并严格执行,保证其产品的一致性。

  我国汽车行业也应从日本制造业造假中汲取教训:质量管理体系是保障产品一致性的关键;质量管理体系要及时完善、持续改进;企业在生存遇到困难时应该及时与股东、当地政府、行业主管部门沟通,争取资金、税收、政策等方面的支持或扶持,但不能造假。造假等于自毁前程。

  • 汽车零部件行业资深人士黄俊:中国同行也要汲取教训

  通常,企业做大了,管理难度也大。质量是企业生存和发展之本。企业应该经常注重质量,不能只在产品有了质量问题时才强调质量。

  对中国汽车零部件制造业来说,日本制造业造假其实是一个好机会。

  日本的制造业并非从最开始就享誉全球,也是不断学习和改进才走到今天的。不过,质量低劣,可以使一个企业倒下。所以,企业不断提高质量,显得尤为重要。这也给中国同行敲响了警钟。

  企业应该有社会担当精神,不应该只是赚钱的工具。

  • 全国汽车后市场商会零部件专业委员会会长陈进兵:培育零部件企业的质量文化

  日本制造业造假,是纯粹以利润为导向的表现,忽略了质量问题。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务必引以为戒,通过培训来提升员工素质,在原材料检验、生产过程监督、出库检测等各个方面按照标准办事。

  质量是企业的生存之本。随着市场竞争压力越来越大和消费者对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国内零部件企业应该越来越注重质量,夯实质量体系、质量规划、质量制度、质量流程、质量整改等环节。

  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所有企业都应该建成质量文化。

 
(文/小编)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0相关评论
免责声明
• 
本文为小编原创作品,作者: 小编。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www.qqlbjw.cn/news/show-12132.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买家保障支持先行赔付
担保交易保障每一笔交易
实地验服务商真实性并拍照取证
委托找服务商5万家服务商等您下单
手机客户端随时随地 快捷方便
网站首页 | 联系方式| 关于我们| 使用协议| 版权隐私| 广告位招租| 网站地图| 排名推广| 广告服务| 网站留言| RSS订阅| 违规举报